1. 主頁
  2. 藝術

紀錄片講述日裔加拿大民權攝影師鮮為人知的故事

影片中的若山提著手提包,走在溫哥華鮑威爾街上。(由Cindy Mochizuki 提供)

影片中的若山提著手提包,走在溫哥華鮑威爾街上。(由Cindy Mochizuki 提供)

照片:Radio-Canada / (Submitted by Cindy Mochizuki)

RCI

------------

上世紀六十年代,美國南部民權運動正燒得熾熱,日裔加拿大攝影師若山民生(譯音,Tamio Wakayama),就在現場記錄場景,但他本人的故事,卻鮮為人知。

若山民生在紀錄片中的劇照。

若山民生在紀錄片中的劇照。

照片:Radio-Canada / (Submitted by Cindy Mochizuki)

今年,若山的生平被制成記錄片,在溫哥華紀錄片電影節中放映。

執導的溫哥華藝術家望月(Cindy Mochizuki),稱他是"日裔加拿大人歷史上的關鍵人物"。

《圖片之間: 若山民生的鏡頭》(Between Pictures: The Lens of Tamio Wakayama)使用檔案片段、訪談、動畫和若山未出版的回憶錄,講述攝影師的一生。

"他在美加都有令人贊嘆的作品,將這個故事公之于眾十分重要,而且必要,"望月說。

若山在1941年珍珠港爆炸前幾個月,在溫哥華出生。他一家在卑詩省霍普(Hope)附近的塔什梅(Tashme)拘留營度過了數年,之后被重新安置到安大略省西南部,房產和生意都被充公。

1963 年,22歲的若山,在讀大學期間去了美國,加入民權組織 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(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, SNCC),並多次前往密西西比記錄1964年的 自由之夏——一項致力增加黑人選民人數的活動。

望月說,若山對他被攝者的生活很感興趣,這種興趣,在他照片中熠熠生輝地顯露出來,他有辦法捕捉人們的表情。即使生活中充滿困難,仍然存在快樂。從他們的臉上,可以感受到堅韌、力量和希望。

后來若山回到加拿大,花了數年時間記錄溫哥華日裔加拿大人社區。他是鮑威爾街節日協會(Powell Street Festival Society)的主要攝影師,協會致力保護日裔加拿大人的歷史和文化。

若山2018年去世,享年77歲。協會當時發表聲明,感謝若山捕捉到協會活動的核心內容,又指其作品已在日經博物館(Nikkei Museum)存檔。

望月說,"他的角色就是記錄人的生活......日裔加拿大社區過去有如此多災難,這是一項重要的任務。"

電影是溫哥華紀錄片電影節(DOXA)的一部分,將于本 (新窗口)將于本周四放映。

相關報道

亞裔傳統月

CBC, Michelle Gomez, adaptation en chinois par Donna Chan.

頭條